□陈振初
前几天,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张拾荒者的照片,让我印象深刻。风雨中,一位中年拾荒者蜷缩着身躯坐在马路边,因没有雨具,他就用旧塑料膜替自己遮风挡雨。
据说,那个拾荒者竟然在原地静静地坐了一天一夜。他的这副狼狈相,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注意,他们便拿起自己的手机随手一拍,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。很多人转发了,很多人也动了恻隐之心,可是似乎没有人停下来,真正伸出援助之手。
拾荒的人我见过不少,但是像照片中那样的拾荒者我还真没见过。我在想,他为什么不去找个屋檐躲一躲这肆虐的雨呢?但是我又想,凭他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完全可以重新站立起来,我相信他的落魄只是暂时的。
记得上大学时,校园里也会时常闯进一些年老的拾荒者,在垃圾桶里捡一些矿泉水瓶或可乐瓶。对他们而言,一个塑料瓶意味着五分钱或一毛钱。他们只要捡到十几二十个,一天的馒头钱就够了。我的室友,有时会主动迎上前去,把自己手中的空塑料瓶递给老人家,还会称呼一声“爷爷”或“奶奶”。拾荒者像是受了莫大恩赐一般,脸上露出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激之情。虽然世间难免有贫富差距,但是我觉得在生命受到尊重的国度里,贫与富也能友好相待。
家里每年都会订几份报刊,我会有意识地将翻阅过的报纸放入一个纸箱里,积攒起来。每隔三四周的光景,家门口总会出现一位收废品的老人。由于接触次数多了,我们每回都会聊上几句。从他口中得知,他来自安徽,由于家里种地收入微乎其微,迫不得已他跟着老乡一起出来打工。由于自己年老体弱,他选择了捡破烂、收破烂为生。有时候收不到破烂,他也会去海边的垃圾填埋场“淘宝”。目前,他每个月收入能有八九百元,过年也能带个万把块钱回家,对此他心满意足。
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见到拾荒者,我都会萌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,他们求生存,讨生活的方式虽然卑微,但是他们还是挺起脊梁骨行走在四方;他们能力有限,挣钱以分毫计算,但是他们仍然热爱生活,憧憬未来。相比之下,那些好逸恶劳、巧取豪夺的人是否该汗颜呢?
(来源:余姚新闻网 编辑:珠珠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