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—读《给孩子的故事》有感
-高中梅
每年儿童节前,我都会给孩子选几本书作为礼物。今年,我给孩子选了著名作家王安忆选编的《给孩子的故事》。
王安忆早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,现在复旦大学开设创意写作课程,文学创作、人才教育两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经验。《给孩子的故事》精心甄选汪曾祺、张洁、余华、苏童等人创作的25篇适合孩子阅读的作品,通过讲故事,重返人类文学的起源。这本书所选作品除短篇小说外,也包括数篇散文,目的在于拆除形式的藩篱,让故事以个人独立文明史的面貌呈现,从而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、保有美学本能的文本。我觉得,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,王安忆此次选编的别具匠心的文学选本,必将成为广受读者喜爱的作品。
我们知道,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的故事,他们沉迷在故事中。奇趣的历险和梦幻的场景陪伴孩子入睡,一些奇异而美好的种子悄悄进入他们心里。这些种子会发芽、开花、结果,再变成新的种子。当孩子读完25个故事,开始思考每个故事对自己有什么意义时,这些故事就有了它应有的生命。王安忆说:“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,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,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,一定会到达期然;掉过头来,在期然中出发,则在不期然中到达。”
王安忆为孩子提供衡量人生价值标准的范例,通过讲述如何治愈亲人离世带来的痛苦、如何认识友情的珍贵、如何感受恋爱的萌芽等故事,给孩子提供美的范例。如汪曾祺的《黄油烙饼》,以八岁孩子的视角描写了萧胜一家在饥饿年代里的故事。粮食供应不足,加上大跃进造成的三年经济困难,全国陷入饥荒,许多像萧胜奶奶那样的老人被饿死,萧胜小小年岁就饱尝生活的艰辛……汪曾祺用笔净化了整个世界,阴暗的、邪恶的东西被筛掉了,留给我们的是对温暖的守望。
王安忆提出:给孩子的好故事应存有一种天真,不是抹杀孩子复杂性的幼稚,而是能够照亮世界,让孩子明辨是非,体验生命的厚度。如曹文轩的《小尾巴》,写珍珍是妈妈甩也甩不掉的“小尾巴”,她和妈妈之间似乎有心灵感应。妈妈出去办事想躲开珍珍,但刚走出门,珍珍就跟了上来。不仅如此,妈妈只要一有出门的心思,珍珍立刻就能感觉到。后来,善良的珍珍学会了交朋友,她和兔子成了好朋友,并给不能活动的兔子送蔬菜。自此,珍珍学会了独立。
王安忆选编各种故事,展示人物不同的命运,从而展现人内心深处的悲伤、喜乐和梦想。这本书让孩子于虚构中体验真实,在与故事主人公同喜共悲的情感共鸣中,感悟生活。如冯骥才的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》,讲述了人性深处最感人的东西———爱情、同情、善良。高女人是一名普通的服务员,而她的矮丈夫是研究所的研究员,拿着不菲的工资。邻里窃窃私语,一切皆因那引人注目的身高差。人们只关注他们不和谐的外表,却忽略他们的爱情。
王安忆主张以平起平坐的视角,将社会、人性、欲望、友情等,冷静而又不失温情地展示给孩子。如阿成的《春雨之夜》。老驼天生有缺陷,驼背让他看着似乎始终在向这个世界低头,可他的心从未屈服。他贫穷,连一间贫民区的平房都不曾拥有,靠租房度日。他的开锁生意惨淡,生计成问题。他病魔缠身,需要昂贵的胰岛素维持生命,最终死于买不起治疗的药剂。可是,他开锁技艺超群,“我”曾赞叹过,如果老驼做贼一定所向披靡。老驼就在这样的生活窘境下维护着他的尊严,守着他的底线。
作为人类经验的浓缩体现,书中所收录的故事带着文化的印记,在浓缩作家才华的同时,实现了讲故事方式的高度纯粹,具有打动人心的真挚情感。而这,诚如编者序言所说,希望追求一种天真,一种认识世界的是非观!
(来源:余姚新闻网 编辑:珠珠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