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弄36弄7号楼15年同吃年夜饭通讯员陈斌荣供图
36弄的7号楼被人称为“友好楼”
余姚市梨洲街道学弄社区36弄7号楼里,住着八户居民,他们从90年代开始就结下了深厚友情,一直延续至今。
从一起吃年夜饭结伴旅游到过节过寿,八户邻居一直往来不断,互相帮忙。昨日,记者来到7号楼305室的张志金老人家中,倾听了7号楼里的邻里情。
缘起装修
新房新家新邻居
观摩装修拉近八户家庭距离
昨日上午,记者来到张志金老人家中,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,张老先生家中大门白天一直敞开。
“楼上楼下都是邻居,感情好着,不需要关门。”正当张老先生迎客时,恰好楼下205室的邻居赵友谊一家来访,两位老人见面后,热情拥抱到一起。张老先生说,7号楼八位邻居的亲情已经有二十多年。
1996年,学弄社区36弄7号楼刚刚建造完毕,张志金家正好装修完毕。此时,赵友谊和妻子吴丽芬一家刚要装修新房。“当时没有设计师,装修房子最好就是借鉴邻居家的风格。”于是,赵友谊一家上楼参观了张志金家,而张家的热情好客,也拉近了两家距离。不但如此,其余几家邻居也非常好客,都相互观摩新房装修。
等全部装修完毕后,八家住户早已亲如一家。那年小年夜,屋外飘雪,但7号楼全体邻居一致同意,同吃一顿年夜饭。就这样,过年一起吃年夜饭成了7号楼必备节目,这种邻里亲情被传出后,7号楼被人称之为“友好楼”。
越处越亲
各家拿手菜汇一桌
一起年夜饭持续了二十多年
年夜饭形式多样,并不仅限于餐馆就餐。在征求大家意见后,有一年的年夜饭,设在了吴丽芬家。
不过,当天的主厨并不是吴丽芬,而是各家做出自己的拿手菜,一同庆祝新年来临。“可以说,自家做的菜并不比餐馆差,冷热盘都有。”等到锅里冒着热气,传出香味,男人们就在客厅中央摆上圆桌,贴好春联和“福”字。
等到夜幕降临,八户邻居的大人围到桌边,碰碰杯拉拉家常,桌上的拿手菜也被一扫而空。
“饭后,大家也不离开,在另外一家围坐一起喝茶,就像座谈会一样。”吴丽芬说,小孩子们最喜欢张志金夫妇,吃完饭后他们回到张家做客聊天,而张家夫妇总是拿出糖果年货招待客人。
到了第二天,邻居们拜完年后,结伴一起自驾来了个短途游。“天下玉苑,杭州湾跨海大桥我们一起去的,还留了影。”张志金指着当年的照片,感慨时间在温暖岁月中流走了。
难舍难分
买了房也舍不得搬走
怕“再也碰不上这么好的邻居了”
张志金对门,住着周启镇一家。
近年来,周启镇身体不好,腿脚不便,张志金一家常常前去嘘寒问暖。“他是我的同学、同事和邻居,平时看到门口有垃圾袋我就帮忙扔掉,有报纸就帮他拿上来。”张志金说,周启镇需要上医院看病,子女又不在身边,有时候就让自己老伴陪同去医院。
这样的邻里情,处处存在八家住户之间。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5年,7号楼的邻里们同吃了二十多年年夜饭,楼里八户人家一户都没搬走。有的人家在外面买了新房,钱都付了,最后还是决定留下,因为“住得再好,也碰不上这么好的邻居了”。
如今,当年操持年夜饭的老人们渐渐上了年纪,但相互之间仍然还保持联系,无论是子女婚事嫁娶,还是乔迁新居,邻里们一定会相互邀请,这八家住户从来都是在一起。
好邻居秘籍
有人说邻里间不能走得太近,那么,是什么样的精神维系着这八户邻居二十多年来亲情不破呢?
“主要大家相互间付出了真情,相互体谅才能维系住现在的邻里之情。”吴丽芬觉得,远亲不如近邻,如今大家日子越过越好,还能守在一起,就是靠着这股子真情,“无论大小事,互相退让一步,主动打一声招呼,再难的矛盾也会破解。”
(来源:现代金报 编辑:徐坚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