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璐吉
近日,台州市教育健康码平台发布重要通知,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,对学生“健康码”管理做出优化调整,取消家长每日健康打卡。
自新冠疫情狙击战打响第一枪,校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阵地,而师生“绿码入校”亦校园防疫的第一道“关隘”。随着各地各校的全面复学,完成每日健康码打卡成了家长的“头等大事”。有家长戏称“忘了打牌也不能忘了打健康码。”更有家长坦言“睁开眼的第一件事,就是健康码打卡。”
此次台州市教育局明确表示取消家长每天健康码打卡,以异常情况登记上报制度代替。这意味着校园防疫模式从“人防”迈向“智防”,从“全覆盖广撒网”转向“精密智控”。这不仅显示了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式的极大信心,也为后疫情时期校园疫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。
“精密智控”旨在对学生中“健康人群”的管控做减法。取消学生每日健康打卡,并非弱化防控举措,而是用学校工作的加码换取家长的减负。根据防疫要求,各地家校通服务平台中都添有“疫情管理”相关应用。依托后端数据共享,学校管理人员可通过疫情数据报送系统获取全校师生的非绿码信息。这就要求学校将排查工作做细做足,确保及时发现,及时反馈,及时追踪从而搭建起实时预警系统,筛选出重点观察人群。
“精密智控”亦是对学校重点人群的管控做加法。《通知》提到:学生如有发烧、发热等症状,家长需通过小程序如实进行异常登记上报;学生如前往省外地区,家长需通过小程序如实登记(已跟学校报备的不用再次登记)。显而易见,优化调整健康码管理在方便健康学生的同时,加大了对发热发烧症状明显、有亲属从境外回来、去过重点疫区等存在感染风险的师生动态监测力度,同时也倒逼校园防疫系统对异常情况的确认和处理更高效、更精准。尤其近来天津、上海、满洲里等地先后出现疫情反复,加强对学校重点人群的管控是将校园防疫安全网扎紧扎密的经纬线。
此外,“精密智控”以程序的减法换取防疫安全指数的加法。《通知》还提到:学生如出现异常原因导致的红黄码情况,可根据前3-5天就读情况,在测温正常情况下,配戴口罩进校就读后,再按流程完成转码环节。众所周知,“绿码入校”前提是要有“绿码”。一旦学生就医时健康码改变,家长需要凭核酸检测报告去相关单位转码,或在家等待健康码自行转绿。这意味着再次获取绿码需要多完成一道手续,而在走完这道程序之前,学生无法进入学校学习。为了规避这段时间差,会出现隐匿病情,自行喂服退烧药后入校上学的例子,这反而造成了防控洞。而此次《通知》明确了程序的变更,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,在测温正常后“先入校、再转码”。这无疑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,使家校沟通更顺畅,使信息采集更真实。
“取消每日健康码打卡”?一方面将家长从每日必备的功课中“解脱”出来,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,另一方面对校园防疫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但不论健康码管理如何优化调整,变的是管理质量的提档升级,不变的是家长自觉履行疫情防控的责任义务。
(来源:余姚新闻网 编辑:夏丽霞)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