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先任
大红包压岁钱,拿来买糖心里甜;年龄小不安全,妈妈怕我乱花钱;《民法典》已实行,自己管钱行不行?过年了,给孩子发红包是不少家庭的春节礼仪,那么,孩子的红包能不能自己保管呢?
春节期间,很多孩子收到父母或其亲友给的压岁钱,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红包也是越来越大,但这些压岁钱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入孩子的腰包,没有由孩子自由支配。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压岁钱,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,自然不宜由他们自己处理,应该由监护人保管。这也是很多监护人将压岁钱“没收”的原因所在。况且根据礼尚往来的习俗,亲友给自己小孩压岁钱,自己也会给亲友小孩压岁钱,孩子收到的压岁钱,也可以说是属于父母的,这么来看,压岁钱由孩子父母支配似也合情合理。
但在法律上,孩子对收到的压岁钱依法享有所有权,孩子的父母要懂得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,更不能侵犯孩子的合法权益。《民法典》规定,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。而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已经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。孩子过年收的压岁钱,属于纯获利行为,作为监护人,父母可以暂时保管孩子的压岁钱,但不能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压岁钱“据为己有”。最好的办法是,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压岁钱做一些有益的事情。比如参与慈善活动,如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,比如用来购买书籍,还可以帮孩子把钱存起来理财,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,待孩子成年后,再交给他们自由支配。
家长可以代孩子保管压岁钱,但不能将孩子的压岁钱据为己有。压岁钱的归属事小,亲子关系的“分寸”事大。广大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合法权益,孩子具有独立人格,家长不要逾越了权利边界,把孩子当成自己的“私产”。压岁钱归属问题背后,还隐藏着父母如何履行监护责任的问题,这需要父母认真对待,正确处理。
(来源:余姚新闻网-余姚日报 编辑:夏丽霞)
![]() |